1981年 李嘉诚接受采访
【资料图】
20世纪, 潮汕人 这个族群在香港和东南亚颇有成就,涌现了多位伟大人物。他们的卓越和不凡,令潮汕人在世界上被冠以“东方犹太人”的称谓。
(注:“潮汕”这一名词起源于1904年大清兴建潮州至汕头的铁路,得名潮汕铁路;现今,潮汕通常指潮州、汕头、揭阳三市的统称)
由于潮汕地区在历史上为潮州府,故旧时海外潮汕移民后裔常以“潮州人”称呼。
42年前的1981年,香港电视台制作了一部纪录片 《韩江子弟》 ,当中收录了对当时香港知名潮汕籍人士“李嘉诚”的采访,李嘉诚在采访中盛赞潮汕人勤奋、刻苦耐劳、节俭、有毅力。
我们来看看当年的影像资料:
视频加载中...李嘉诚在殖民地的成长奋斗史,正是潮州人在海外发达的一个缩影。
潮州人李嘉诚,上世纪20年代出生于民国时期的广东潮安县,1939年举家逃难至殖民地时期的香港。
1939-1940年 李嘉诚
1950年 ,李嘉诚与叔父李云崧、堂弟李澍霖在港岛筲箕湾开办“ 长江公司塑胶厂 ”,至1960年时已是香港规模最大的塑胶产品出口商,同年创立“香港潮州塑胶厂商会”并被推举为首届会长。
1958年 长江公司塑胶厂仓库
根据影像资料,1981年,李嘉诚控股的长江实业、和记黄埔、青州英坭三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市值超过 170亿港币 。
要知道,1981年时美元兑港币的汇率是1:5.13,170亿港币也就是大约 33亿美元 ,想一想,这可是在42年前的1981年!
1981年,李嘉诚稳居香港十大华资财团之首,盖过了位居第二名的包玉刚爵士,也正因如此,1981年7月, 《远东经济周刊》 用李嘉诚作为国际版封面,并冠以 “Hong Kong‘s Superman”(香港超人) 的称号,“ 李超人 ”之名便是由此得来。
1981年7月 《远东经济周刊》英文版
在这段42年前的采访视频中,李嘉诚被问及“潮州人为何在海外如此有成就”, 李嘉诚感叹道:
潮州人与一般华侨一样,都是刻苦耐劳,很有毅力地来贯彻自己定下的指标,不怕艰辛地去达到自己的目标;节俭也是潮州人的特点;说到勤奋,潮州人非常勤奋,一般干工作时间很长,假设勤奋分为十级,潮州人当属第一级。
视频截图
纵观李嘉诚这位潮州人的童年,正是在困苦中自强不息。
1943年,李嘉诚的父亲在香港因肺痨去世,没有一个亲友愿意伸出援手,不满15岁的李嘉诚只得将父亲葬在了临时的义冢,当时李嘉诚最大的心愿便是有朝一日能将其父亲的骨灰迁至香港仔华人永远坟场。
谁能想得到,在二战后弱肉强食、黑帮横行的殖民地社会,这个李嘉诚能闯出一番成就来。
伊利沙伯二世与李嘉诚先生相交多年
事实上,岂止是一个李嘉诚! 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潮州人在香港及东南亚闯出一番大事业的数不胜数,像陈弼臣、谢易初、刘玉波、林百欣、吴清亮、吴锡豪、蔡澜、郑鸿标、罗鹰石等均是上世纪潮州人在海外打拼成功的典范!
自1981年始,国际潮团总会定期举办“ 国际潮团联谊年会 ”,将世界各地的潮汕精英汇聚于一堂,举办地的重量级政商人马皆会到场祝贺,声势浩大。
1981年 第一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
该联谊会至今已举办二十多届,放眼全球,这种单一族群的聚会有如此庞大的影响力和绵延不绝的生命力是极其罕有的,可见“团结”是潮汕族群的又一特点。
1990年 第六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
1993年 第七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